項目背景
本灌區為江蘇省一中型灌區,由于灌區渠道運行時間長,存在渠系老化、輸水效率低等問題,導致灌溉用水利用系數較低,水資源浪費嚴重。現有水利泵閘設施以手動/半自動閘門控制為主,缺乏智能化管理手段,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精準灌溉需求。
痛點問題
1、監測與計量設施缺失?:灌溉用水計量設備不足,泵站、水閘等重要節點缺乏自動化監測與控制系統,依賴人工經驗操作,供水精準度低。
2、數據孤島與管理平臺缺位?:缺少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,子系統分散,數據整合不足,難以實現灌區全流程智能管控。
3、用水效率偏低?:灌溉用水主要依賴傳統人工調度,缺乏精準計量與水量優化分配手段,水資源浪費較嚴重。
項目概況
項目類型:中型灌區,灌溉面積約13.38萬畝。
建設內容:
智能感知:水位、流量監測、視頻監控。
通信網絡:4G通信
數字孿生平臺:基于GIS+BIM技術構建三維可視化模型。
數據中心:建設灌區綜合管理系統平臺。
遠程控制:泵站、水閘自動化,實現“無人值班、少人值守”。
核心目標:實現水資源智能調度、灌溉自動化、災害預警及遠程管理。
測站類型:

建設方案
針對灌區存在的灌溉效率低、人工調度滯后等問題,本方案對16座泵閘監測站的水位、流量、運行狀態等參數進行遠程監測及控制,并對關鍵位置進行實時視頻監控,通過4G網絡接入智慧灌區管理平臺,并與當地縣水務局實現資源共享。本項目建設旨在實現灌區區域范圍內閘站可視化、工情可監測、灌溉可調度、用水可管理等功能。

項目亮點
全流程數字監管體系,提升業務協同效率
本項目通過整合數據采集、GIS地圖、泵閘控制、視頻監控及配水調度等功能模塊,打造一張圖”綜合管控平臺。支持移動端實時數據監測、泵閘設備遠程操控、多維度視頻巡檢等功能,實現全場景覆蓋、全流程可視化、全要素智能化管控。

數字孿生賦能,實現灌區三維可視化管控
基于BIM技術構建灌區數字孿生平臺,生成閘站設施的三維實景模型,通過融合實時數據實現物理空間與數字孿生體的動態映射,實現設備運行狀態的全景可視化查看。


冗余與協同雙核設計,筑牢安全運行基石
針對多閘、多泵復合測站,通過冗余架構提升容錯能力,結合協同控制優化運行效率,雙重保障系統安全穩定。
獨立冗余控制:一閘一LCU架構:閘門作為灌區水位/流量調控的核心執行機構,采用“一閘一LCU設計”,可按需設置不同開度控制邏輯,實現各閘門獨立調節和單孔故障隔離,極大提升防洪安全和調度靈活性。
智能協同控制:多泵統一調度:泵組作為協同工作的動力單元,通過1臺LCU統一控制,既實現泵組輪換、負荷均衡協同邏輯,又降低分散控制帶來的布線復雜度和維護成本。

以電折水創新計量方式,經濟高效。
對渠道輸水條件差、泵站運行波動大的灌區,傳統流量計易受干擾導致誤差,本系統采用“以電折水”計量模式,通過實時監測水泵用電量,結合水電轉換系數,精準推算灌溉用水量。該方式兼具高精度、低投資和易維護的優勢。
建設效果
本項目通過實現智能控制集約化、管理決策可視化、水權計量精細化三大突破,有效提升了水資源調配效率,推動了管理智能升級,降低了運維管理成本,顯著促進了灌區運行的精細化、智能化、高效化與可持續化。

應用現場

相關方案
灌區信息化管理系統方案 | 數字孿生灌區管理平臺 | 閘門遠程控制系統方案 | 甘肅灌區信息化試點建設 |
Copyright ? 2022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冀ICP備12015236號-1